本周六年级数学老师围绕《圆锥的体积》开展了单元研讨课。新授课上,张秋霞老师围绕“为什么圆锥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怎样的关系”这个困扰无数学生的几何难题,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圆锥体积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突破认知难点。练习课上周健老师围绕“为什么圆锥体积要乘三分之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基础巩固-变式提升-生活应用"三阶训练,通过错题可视化,展示学生的高频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从机械计算到理解本质,从课堂学习到生活应用。复习课上程转老师通过主题式讨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记忆公式’转向‘理解本质,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了“基础+拓展”双轨练习:基础层侧重公式直接应用(如计算粮囤容积),拓展层则结合组合图形(如圆柱圆锥叠加体)及现实约束条件的问题,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抽象几何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动,真正实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目标。
本次单元研讨课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公式记忆化”“空间想象薄弱”“实际应用脱节”等三大问题,通过课例观摩、问题诊断、策略研讨三个环节,探索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助力学生从“机械计算”转向“本质理解”。教学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于学生知识难点突破借用具象化操作,生活化的任务以及错误资源化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足,如分层不足:拓展题(如组合图形体积)仅覆盖40%学优生,需设计“脚手架式”梯度任务;评价单一:过度依赖纸笔测试,忽视操作、表达等过程性评价等,在后继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堂课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