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备案课题“基于算法逻辑主线发展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课
“以‘算法的描述’助力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课堂实践研究——以《算法的描述——给大象称重》为例”
课堂观察表
观察班级: 六年级1班 执教教师: 冯心纯 观察对象: 教师£ 学生£ 观察者: 观察日期:
活动过程 |
观察指标 |
教的行为与学的表现 |
以学思教 |
一、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二、结合实例,描述算法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四、评价总结,学以致用 |
A指标:教师的设计能否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敏感度及探究欲,开启计算思维的潜在动力。 A1:情境设计是否引发学生兴趣及探究欲望; A2:任务设计是否明确指向发展学生计算思维; A3:拓展设计是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B指标:学生是否能掌握常用的算法描述方法,实现计算思维的发展。 B1:学生能够使用自然语言对算法进行完整描述,体现计算思维中的抽象能力,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出关键步骤,并梳理出逻辑关系; B2:学生能够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体现计算思维中的可视化和建模能力,将抽象后的算法步骤通过流程图转化为直观模型; B3:学生能够在不同问题中选用合适的算法描述方法,体现计算思维中的算法设计能力,学会权衡不同算法描述方法的优缺点。 |
|
|
观察说明:
1.教师的教:主要记录教师的讲述、提问/追问、呈现、活动说明、活动参与、评价等行为,可具体化;
2.学生的学:主要记录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语言、行为、神态、状态以及学习结果等,学生对重点的学习、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亮点、生成等;
3.以学思教:针对学的表现,反思教的行为,提出自己思考(成功启示、改进之策等)。
校级备案课题+《算法的描述——给大象称重》课堂观察量表+冯心纯.docx
课堂观察量表设计

代表性观察量表(3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