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难”与“益”——青年教师共同体第22期活动暨百川讲坛总第367期活动

作者: 时间:2023-03-21 点击数:

集体备课的“难”与“益”

——青年教师共同体第22期活动暨百川讲坛总第367期活动


2023年3月21日上午7:50分,青年教师共同体第22期活动暨百川讲坛总第367期活动在多功能厅如期展开。本次活动由霍文静老师主持,活动主题为:集体备课的“难”与“益”。活动采用主题演讲的形式,现场打分并公布周冠军。 

集体备课是学校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形式,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的备课形式,蕴含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凝聚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本真价值。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青年教师获得了哪些“益”,又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难题呢?让我们跟随青年教师,去听听他们的见解。

蒋一倩老师认为集体备课“益”处多多,不仅可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给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还能助力教师科研写作能力提升。

李少寒老师的演讲围绕着难与益两方面,难在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但在集体备课中可以进行思维碰撞,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为我们带来益处。

费晓东老师将备课与上课比喻成做菜,认为集体备课会出现青蓝不接,各抒己见;做法不同,口味相似的情况。在集体备课中青年教师可以从前辈教师那里获取经验,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顾锦锋老师认为在集体备课中青年教师可以从前辈教师那里获取教学经验。但这样的形式也会使我们青年教师产生依赖性。 

朱吉怡老师从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出发,认为我们要正视集体备课出现的困境,加大反思力度,要平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体现个性化特色。

最后,冯晨姝老师以《清明上河图》一课为例,告诉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教师需要进行丰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转变备课思路。

紧接着,赵亚琴老师进行了范讲。赵老师以形象的木桶原理让我们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与作用。从“有备无研”和“研而低效”两个方面指出目前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对集体备课如何实施的看法,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

演讲结束,张教导针对青年教师们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她从管理层角度出发,为我们学员们在集体备课中遇到的的难题进行了解答,引发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和思考。张教导还告诉我们集体备课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如此才能有所成长。

通过评委打分,蒋一倩老师获得本次百川讲坛的周冠军。

最后,姜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拨与引领。她建议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发挥主人公意识,不放松自己的备课。并且在集体备课活动前问问自己对教学内容是否熟悉?在集体备课后反思对本次备课活动是否有想法?从两问出发,着眼学生差异性,及时调整备课。

   通过本次交流,加深了青年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相信大家会在不断地努力与探索中,发挥出集体备课独特的价值。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