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资源整体开发的实践研究》12月课题研究记录

作者: 时间:2024-12-30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资源整体开发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会议室

时间

2024.12.12

研究主题

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以《6A Unit4 Then and now》为例

所要解决问题

如何根据文化意识培育的目标进行多模态语篇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更具有精准性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

 

 

 

 

 

 

王秋燕老师:

经过了前面的反复琢磨、修改、调整,课堂教学效果逐渐变好,现在要做的便是再次修改,优化设计,让本节课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显出创新与创意。

姜娟老师:

将量表中AB两个指标给出更为明显的区别,使之没有相互交叉的概念。我们把A指标设置为: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资源的开发和有效性A1 能否激活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前认知?A2 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运用中深化对古代四大发明的认知?

张莹老师:

将量表中AB两个指标给出更为明显的区别,使之没有相互交叉的概念。我们把A指标设置为: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资源的开发和有效性A1 能否激活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前认知?A2 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运用中深化对古代四大发明的认知?

茅韵秋老师:

A3 通过活动推进,学生是否学会自己搜索有用资源?而B指标设置为: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目标的达成度B1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四大发明的简单信息。B2运用实践类活动,能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四大发明的演变进程。B3 迁移创新类活动,运用所学语言理性表达情感和观点。

 

 

 

 

 

教学设计中,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更做出了调整,促使学生更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比如在古法造纸术的学习中,前一次的设计是老师一步一步地指导,先圈出动词,再教学含义,最后学生排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很容易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这样教学过程与学习的进程是相违背的,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继而完成任务,最后老师再进行分析指导,这样的环节才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把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先边阅读边圈画动词和排序,然后再反馈结果,进而老师进行分析。调整之后,我们发现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效果明显提高。

然后,我们对于最后的印刷术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也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资源搜索的方法,并且掌握了本节课的目标语言,那么就让学生分组提问关于印刷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学生运用I Pad搜索相关资源并且利用获取的信息介绍印刷术。在最后的上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证明了这样的调整是有效的。学生们主动提问,积极搜索,主动表达,整个状态非常投入,最后输出的语言有自己的创新的想法。

由此可见,老师单向的提供资源并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利用自身资源,主动搜索,才能形成能力。

在不断的优化与创新中,我们形成了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多媒体语篇资源的开发的策略。

 

 

 

 

 

 

 

 

 

 

物化成果

课例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