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每月记录表(2025.4)

作者: 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资源整体开发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会议室

时间

2025.4.10

研究主题

指向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以《4B Unit5 Seasons》为例

所要解决问题

如何根据文化意识培育的目标进行多模态语篇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

 

 

 

 

 

 

王秋燕老师:

通过“四季”主题,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四季文化差异(如季节划分、传统活动、节日习俗等),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认知层面:了解西方典型季节文化符号(如感恩节、圣诞节与季节的关联)。 情感层面:体会不同文化对季节的审美表达(如诗歌、艺术作品中的季节意象)。行为层面:能用英语简单描述中西方季节活动,避免文化误解。

张莹老师:

改编或选用四季主题绘本(如《Seasons in the Park》),展现不同国家儿童的季节活动。制作中西方四季对比海报模板,引导学生填充内容(如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季节背景)。

茅韵秋老师:

虚拟场景与游戏:利用PPT或在线工具制作西方季节文化闯关游戏,如根据季节图片选节日”“匹配季节活动与国家。搭建跨国视频通话虚拟场景,让学生用英语向虚拟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季节习俗,练习跨文化表达。

姜娟老师:

布置制作四季文化手账任务,要求学生收集西方季节谚语、艺术作品截图,并对比中国对应文化元素(如瑞雪兆丰年与西方冬季谚语)。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在多模态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准确指出西方季节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其跨文化意识的提升。

成果性评价:分析学生的多模态作品(如手账、视频),评估其是否能合理运用资源体现文化对比。

反思方向:关注资源是否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如低年级学生可多使用图片、视频,高年级可增加文本深度),避免因模态过多导致文化理解碎片化。

多模态语篇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需紧扣文化意识感知理解表达的培养逻辑,通过视觉、听觉、文本、互动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发现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思维。《译林英语》该单元的教学中,可始终围绕四季主题,将多模态资源转化为文化认知的桥梁,助力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文化理解。

物化成果

课例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