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算法逻辑主线发展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记录表2025.04

作者: 时间:2025-07-01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算法逻辑主线发展小学生计算思维的研究

课题类别

专项规划

(青年专项)

立项编号

Q2024012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会议室

时间

20254

研究主题

《身边的算法》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所要解决问题

缺乏适合小学生的算法逻辑主线教学内容

研究方法

课程设计法、跨学科整合法、试教法

1.主题筛选与确定

基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算法的描述—执行—效率”设计3大模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广泛收集资料,筛选出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蕴含算法逻辑的主题。如“超市购物最优路径规划”“整理书包的顺序策略”“跳绳比赛计分方法”等,这些主题贴近生活,能引发学生兴趣,便于他们理解算法在实际中的作用。

2.内容分层与编排

依据小学生不同年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低年级以简单排序、分类算法为主,如通过整理彩色积木学习分类算法;中年级引入条件判断和循环概念,像设计“寻找教室钥匙”的路线规划,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路径;高年级则涉及复杂算法应用,如用算法解决“班级活动物资采购预算分配”问题。

在编排上,采用“情境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总结提升”的流程。以“超市购物最优路径规划”为例,先创设学生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出如何最快买到所需物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路径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算法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设计超市地图和购物路径,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算法在其中的应用和优势。

3.教学资源开发

为辅助课程内容学习,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将抽象的算法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动画演示;设计配套的学习手册,包含课程知识点、练习题和拓展任务;拍摄微课视频,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准备实物道具,如模拟超市购物的卡片、积木等,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1.课程内容需遵循“儿童化”原则,以生活场景(校园活动、家庭事务)为载体,降低抽象难度。

2.低年级侧重“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中高年级可引入流程图与伪代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物化成果

《身边的算法》课程设计方案(含6个课例)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版权所有